when in doubt, use a cat gif (source...kind of) |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曾經非常羨慕,有時候甚至嫉妒我那一些充滿愛國心的朋友,和他們不管是為自己國家驕傲或羞恥,他們擁有一種「我只屬於這個國家」的心情。如果你也是個第三文化小孩,你或許也曾經有過這些負面的感受,我想在以後再談該怎麼打敗這種想法,和或許該怎麼處理你的這些情緒對你最好。
請不要誤會我,這不代表「愛國心」不是屬於我的情緒之一,我當然也會對美國現在社會上的各種問題擔心、在奧運時因為我們得到金牌歡呼、和在輸給與加拿大的曲棍球比賽之後,為了我們必須接收 Justin Bieber 而氣餒,但這些不會阻止我對其他國家感受的同理心。
我知道這和我原本想討論的服務貿易協議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我希望通過這些對我來自背景的介紹,能讓你了解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的來自角度。
在我開始試圖討論這(非常敏感的)主題之前,我想先提出我不知道的幾件事,在我完全了解它們之前,我會避免討論它們的細節:
- 我不知道、或不確定,這個協議是不是已經被「偷偷通過」了,和政府這麼做的合法或不合法。
- 這件事的最好的解決方式。
- 抗議者們的所有要求是不是都是合法的。
我很想在我真正整理所有資料並瞭解它們之後再發言,但是因為每一天都有新的訊息出現,我如果等到我真正瞭解的時候,所有事情都已經過了值得被討論的時候了,所以我最多能夠做的是不評論那些我還不了解的訊息。
接下來是我知道的幾件事:
(如果上面的任何一部分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告訴我。)- 與我爸爸的幫忙,我把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的本文,和附件一與附件二讀完了,這也是為什麼這篇文章會這麼晚才能完成的原因。
- 參加抗議的人們大部分是大學生。
- 香港的歷史被當成一個「借鏡」,這件事也得到許多香港的年輕人支持。
- 抗議一開始是靜坐,佔領立法院,後來有一群人試著佔領行政院,這也是「流血衝突」的原因。
- 我目前讀過的文章與評論:
- Anger Grows in Taiwan Against Deal With China (NY Times)
- Clashes as Taiwan students storm government HQ (BBC News)
- 行政、立法兩權拉鋸中的對外協定 —從台灣與美國憲法政府體制談起
- 從國際法看對外談判及審議程序(上篇)
-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對外貿易談判及審議程序(下篇)
- (我必須謝謝 Chandler 提供上面五篇文章)
- Taiwan Stands Behind Use of Force Against Protesters (NY Times)
- Taiwan police clash with students in protests over trade deal (CNN)
- The ‘Battle of Taipei’ Shows Just How Wary of China Young Taiwanese Are (Time)
- 「小妹感嘆」台灣不是第二個香港,是第三個上海(廣告小妹)
- 自己的服貿自己審
- 我非常推薦你去「自己的服貿自己審」這個網站,它的站長與他的朋友很努力,他們現在也有了「公聽會場次列表 (含影片與逐字稿)」,它的站長「抓了立法院公報,寫了程式倒出逐字稿」,所以有文字可以讓人討論。
- (謝謝文青二號提供上面兩個網站)
- Mass protest held in Taiwan against China trade deal (BBC)
- Taiwan Protest Draws More Than 100,000 Against China Pact (Bloomberg)
我知道的這幾件事完全不夠多,在華語地區每天從電視看到關於抗議的新聞的人,他們接受的知識一定比我多,但或許也因為是這樣,我更想提供一些我的想法。
在我讀了承諾表之後,我可以了解它被稱為「不公平」的地方(左邊是台灣,右邊是大陸訂的規則)。像許多人或許已經提過的,台灣對於大陸沒有太仔細的要求,但是大陸對於台灣有許多規定,和許多「你可以這樣做,但是必須遵守這一百個段落的規定」。
就好像兩個小孩在遊戲場上玩,比較強壯的(在我的想像裡他或許是個會搶別人午餐錢的,但這一點不重要的)小孩對著另一個說:「我們去玩沙子吧」,然後兩個人到了沙子區域。
他們其實都是想要玩沙子的。但在開始之前,大陸說......不,壯小孩說,等我們開始之後,你如果為你的城堡堆了柱子,我可以把你的柱子移到我的城堡;我如果堆了一個三角形,你可以把我的三角形移過去,但是必須按照我的其他規則。
他問:「如果我不同意呢?」
壯小孩說:「噢,沒什麼,我也許生氣之下會把你的城堡踩平,這樣而已。」
(我如果將來有了孩子,他們一定不要聽我的床邊故事。)
他們其實都是想要玩沙子的。但在開始之前,大陸說......不,壯小孩說,等我們開始之後,你如果為你的城堡堆了柱子,我可以把你的柱子移到我的城堡;我如果堆了一個三角形,你可以把我的三角形移過去,但是必須按照我的其他規則。
他問:「如果我不同意呢?」
壯小孩說:「噢,沒什麼,我也許生氣之下會把你的城堡踩平,這樣而已。」
(我如果將來有了孩子,他們一定不要聽我的床邊故事。)
關於「黑箱」的過程,我還需要再多讀一些資料。但我知道有些人支持服貿可是反對黑箱、有些人認為服貿需要再被審查但大概同意,也有些人完全不同意與中國大陸有任何貿易協議。
我不想假裝是個專家,但是我目前的觀察是:台灣的這些法律好像很缺少被練習、或被真正使用的機會。我的意思是,雖然外面看起來該規定的都規定了,可是它們的內容太籠統*,所以當碰到許多「例外」時,會沒有辦法解決。我讀了一些談論解決辦法的中文文章,他們大部分都會提到「美國這樣做...」、「法國這樣做...」、「日本這樣做...」或「歐洲國家都這樣做...」,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當你自己的地方的法律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歷史時,或許能做的是和其他國家學習。
當我看到新聞文章寫到學生佔領立法院時,我很驚訝他們竟然能進去,甚至佔領,我也很驚訝警察沒有攻擊進去(雖然他們「嘗試」過),這是一件我沒辦法想像會發生在美國的事,如果有抗議者這樣做,政府和警察就算必須毀壞這個建築物也會把他們趕出來。但同時,這也許也是警察們其實支持抗議者的一種表示?或許是我前面提過的「台灣的許多法律缺少被練習的機會」的一種證據?
在後來的事情發生之前,我有過一些很離奇的*假設。例如其中一個陰謀論:如果一切都是馬總統的計劃。因為他的八年將要結束了,所以他計劃做壞人,不聽所有人的意見。這個時候,國民黨將來的總統候選人羅密歐(抱歉我不知道任何好名字)出現,他帶領所有人反對馬總統的意見,當他跟馬總統秘密地談話之後,馬改變了他的想法。羅密歐成功地達到了所有人的期待。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了,他幾乎會肯定地當選下一次的總統吧。
抱歉,這只是我的其中一個想像。
在一種程度上,雖然發生的事情很不幸,但是我很高興能看到這一種抗議,也很高興看到台灣的年輕人們能夠獨立思考。
另外一點,在照片裡,我看到許多民進黨的旗子,我不喜歡一些代表黨的政治家們可以用這次抗議佔你們的便宜。如果你本來就是他們的支持者,當然好,那是你的選擇,但是這不代表每一個人都必須要被歸類在一個黨裡面。
如果必須討論支持或反對,我當然認為貿易與交流是好事,如果要同意任何協議,也不一定會是壞事,但不是現在這一份有許多瑕疵與不平等的協議。
我本來只想討論服貿,但如果只討論這個協議,故意忽略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就好像明明有隻大象在房間裡,可是房間裡的人都假裝沒有看到它一樣,所以我想從我的角度試著解釋我的看法。
我發現台灣的年輕人們的「國家認同感」非常高,雖然「台灣是不是獨立」是另外一個敏感的話題,我暫時不想在這一篇文章裡討論,但是對這些年輕人,他們大部分都會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有代表台灣的責任感,這似乎是以前台灣的所有時代都沒有達到的認同感。(編按:你還真的懂啊XDDDD)
我相信這不是中國大陸政府願意接受的現象,中國共產黨政府期待在將來的一天,台灣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並且統一」,這不是個秘密。一個很常被提出的論點是,「因為兩岸同胞都留著一樣的血,都是炎黃子孫」,我認為雖然他有他的道理,但同時也是個很危險的論點。
社會和文化只會往前走,它們不會後退。當這整個世界都在走向「多元化*」和反對任何關於分類種族(和歧視)的時候,我不認為「留著一樣的血」還會是個好論點。
三月十七日,在美國是 St. Patrick's Day(聖派翠克日),這一天被用來慶祝愛爾蘭文化,所以會有許多綠色的裝飾,為了避免被捏,大家也會至少穿一件有綠色的衣服或裝飾品。如果你在這天忘記穿綠色,根據美國憲法和 ITMTU1 協會的規定,所有人有合法權利可以用力捏你。
如果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很多人通常也會很興奮地說:「我是愛爾蘭人!」或「我是四分之一的愛爾蘭人!」。但是我與我的愛爾蘭交換學生談起這個節日時,他們許多人其實很討厭這些「自稱愛爾蘭人的美國人」,根據他們的說法,這些美國人甚至沒有家人在愛爾蘭,或許他們的曾祖父來自愛爾蘭,但那跟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只是美國人。
我覺得這種差異很有趣,當然,美國的情況有許多跟台灣不一樣的地方,但我覺得在這個例子裡,兩種論點都能成立。可是在未來,中國大陸如果繼續使用種族分類,或許無法避免被認為是種族歧視或「根據人種的特別待遇」。
你如果出生與成長在中國大陸,從你接受學校教育開始,所有人都同意台灣是大陸的一部分,電視新聞裡,也把台灣當成大陸的一部分報導。當台灣有些好事發生了,你很替自己的同胞開心,因為你認為你們都是一家人。可是有一天,你發現真正的事實是:很多台灣人們討厭你的存在,甚至想離開。
我相信在這樣的狀況下,你也會感到很受屈辱的。
兩個文化越相同,在裡面的人就越容易發現與強調他們不同的地方,並且很容易用放大鏡看這些不同的地方。例如「兩岸」有越多交流,表面上越和善,心裡或許更收到壓力,有時候我覺得如果每一個人看起來都很友善,但連文化差異的笑話都不敢講,怕講出來會冒犯另外一方,這才是真正要擔心的地方。
(討厭的加拿大人天天只會道歉和用楓糖漿泡澡,快來把你們的海狸帶回去!)
附註:
謝謝「文青二號」幫我檢查錯字和文法(雖然她偷偷地加了「編按」並且以為我不會發現,她不知道我是個會檢查我的文章一百遍的人嗎),也謝謝 Chandler, Vicky 和 Kevin 與我在電子郵件裡的討論,和 PTT 上的 Medus 告訴我的資訊。如果任何人發現了其他的錯誤,請告訴我!
*「可是它們的內容太總稱*」經過 Vicky 的建議改成「籠統」。
*ITMTU1: I'm Totally Making This Up 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