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1, 2014

Gone Girl(控制)短書評

Source: Wikipedia
幾分鐘前,我讀完了 Gillian Flynn 的 Gone Girl,所以想來這裡寫一些短的讀後感。

前一次提過,我終於訂了我的新 Kindle Paperwhite,所以也在這裡短暫地寫一段對它的感覺:我非常喜歡它,也已經用它讀了三本書。現在,我還沒有找到我不喜歡它的地方,或許再過一些日子之後,我可以有更完整的評測寫在這裡。

回到 Gone Girl,我知道它已經出來好久了,也要被 David Fincher 拍成電影。但是我對它的興趣提高是在讀了作者在 Reddit 的 AMA 之後,我在裡面讀到了一些有趣的評論。

我知道我有很多中文書要讀完,但是我讓這一本書插隊了,因為它屬於「一開始讀之後,很容易讓人讀完」的書的種類。

我們先不討論劇情,我很喜歡書裡面的一些段落的描述,例如男人們理想的 "Cool Girl" 和這個想法的可笑、和那些願意扮演這個角色的女性的可笑:
Being the Cool Girl means I am a hot, brilliant, funny woman who adores football, poker, dirty jokes, and burping, who plays video games, drinks cheap beer, loves threesomes and anal sex, and jams hot dogs and hamburgers into her mouth like she's hosting the world's biggest culinary gang bang while somehow maintaining a size 2, because Cool Girls are above all hot. Hot and understanding. Cool Girls never get angry; they only smile in a chagrined, loving manner and let their men do whatever they want. Go ahead, shit on me, I don't mind, I'm the Cool Girl. Men actually think this girl exists. Maybe they're fooled because so many women are willing to pretend to be this girl.
故事的劇情,我必須承認我在閱讀時,我的確可以預知在一些段落將會發生什麼事(但或許不是那麼的詳細和完整),但我依然認為作者對她的文字有很好的控制,也有能力把那些你和我可能都思考過的想法,用很準確的單字寫下來。

另外兩個給我很深的印象的段落:
The secondhand experience is always better. The image is crisper, the view is keener, the camera angle and the soundtrack manipulate my emotions in a way reality can't anymore.

It's a very difficult era in which to be a person, just a real, actual person, instead of a collection of personality traits selected from an endless Automat of characters.
在看了預告片以後,我對這部電影從「或許會為了 Fincher 去看」到「非常有興趣看到這本書被進步成映像後的結果」。因為如果我沒有記錯,Chuck PalahniukFight Club 的作者)說過話類似「他比較喜歡電影的版本」,我很好奇這次 Fincher 對這個故事的角度。


我認為 Gone Girl 是一本容易讀,也非常有趣的書。也許有一些部分會有點慢,或者能夠被預期,但它仍然是一部值得閱讀的小說。

控制(吉莉安.弗琳):博客來

Tuesday, March 25, 2014

服務貿易協議:從一個外人又不是外人的角度

when in doubt, use a cat gif (source...kind of)
也許因為我的成長環境,我對於一個特定國家的屬於感比在這個國家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們低。如果必須用一個詞表達,我是個「TCK」或「第三文化小孩」(雖然我認為這個歸類很做作*)。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曾經非常羨慕,有時候甚至嫉妒我那一些充滿愛國心的朋友,和他們不管是為自己國家驕傲或羞恥,他們擁有一種「我只屬於這個國家」的心情。如果你也是個第三文化小孩,你或許也曾經有過這些負面的感受,我想在以後再談該怎麼打敗這種想法,和或許該怎麼處理你的這些情緒對你最好。

請不要誤會我,這不代表「愛國心」不是屬於我的情緒之一,我當然也會對美國現在社會上的各種問題擔心、在奧運時因為我們得到金牌歡呼、和在輸給與加拿大的曲棍球比賽之後,為了我們必須接收 Justin Bieber 而氣餒,但這些不會阻止我對其他國家感受的同理心。

我知道這和我原本想討論的服務貿易協議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我希望通過這些對我來自背景的介紹,能讓你了解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的來自角度。

在我開始試圖討論這(非常敏感的)主題之前,我想先提出我不知道的幾件事,在我完全了解它們之前,我會避免討論它們的細節:
  1. 我不知道、或不確定,這個協議是不是已經被「偷偷通過」了,和政府這麼做的合法或不合法。
  2. 這件事的最好的解決方式。
  3. 抗議者們的所有要求是不是都是合法的。
我很想在我真正整理所有資料並瞭解它們之後再發言,但是因為每一天都有新的訊息出現,我如果等到我真正瞭解的時候,所有事情都已經過了值得被討論的時候了,所以我最多能夠做的是不評論那些我還不了解的訊息。

接下來是我知道的幾件事:
  1. 與我爸爸的幫忙,我把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的本文,和附件一附件二讀完了,這也是為什麼這篇文章會這麼晚才能完成的原因。
  2. 參加抗議的人們大部分是大學生。
  3. 香港的歷史被當成一個「借鏡」,這件事也得到許多香港的年輕人支持。
  4. 抗議一開始是靜坐,佔領立法院,後來有一群人試著佔領行政院,這也是「流血衝突」的原因。
  5. 我目前讀過的文章與評論:
(如果上面的任何一部分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告訴我。)

我知道的這幾件事完全不夠多,在華語地區每天從電視看到關於抗議的新聞的人,他們接受的知識一定比我多,但或許也因為是這樣,我更想提供一些我的想法。

在我讀了承諾表之後,我可以了解它被稱為「不公平」的地方(左邊是台灣,右邊是大陸訂的規則)。像許多人或許已經提過的,台灣對於大陸沒有太仔細的要求,但是大陸對於台灣有許多規定,和許多「你可以這樣做,但是必須遵守這一百個段落的規定」。


就好像兩個小孩在遊戲場上玩,比較強壯的(在我的想像裡他或許是個會搶別人午餐錢的,但這一點不重要的)小孩對著另一個說:「我們去玩沙子吧」,然後兩個人到了沙子區域。

他們其實都是想要玩沙子的。但在開始之前,大陸說......不,壯小孩說,等我們開始之後,你如果為你的城堡堆了柱子,我可以把你的柱子移到我的城堡;我如果堆了一個三角形,你可以把我的三角形移過去,但是必須按照我的其他規則。

他問:「如果我不同意呢?」

壯小孩說:「噢,沒什麼,我也許生氣之下會把你的城堡踩平,這樣而已。」

(我如果將來有了孩子,他們一定不要聽我的床邊故事。)

關於「黑箱」的過程,我還需要再多讀一些資料。但我知道有些人支持服貿可是反對黑箱、有些人認為服貿需要再被審查但大概同意,也有些人完全不同意與中國大陸有任何貿易協議。

我不想假裝是個專家,但是我目前的觀察是:台灣的這些法律好像很缺少被練習、或被真正使用的機會。我的意思是,雖然外面看起來該規定的都規定了,可是它們的內容太籠統*,所以當碰到許多「例外」時,會沒有辦法解決。我讀了一些談論解決辦法的中文文章,他們大部分都會提到「美國這樣做...」、「法國這樣做...」、「日本這樣做...」或「歐洲國家都這樣做...」,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當你自己的地方的法律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歷史時,或許能做的是和其他國家學習。

當我看到新聞文章寫到學生佔領立法院時,我很驚訝他們竟然能進去,甚至佔領,我也很驚訝警察沒有攻擊進去(雖然他們「嘗試」過),這是一件我沒辦法想像會發生在美國的事,如果有抗議者這樣做,政府和警察就算必須毀壞這個建築物也會把他們趕出來。但同時,這也許也是警察們其實支持抗議者的一種表示?或許是我前面提過的「台灣的許多法律缺少被練習的機會」的一種證據?

在後來的事情發生之前,我有過一些很離奇的*假設。例如其中一個陰謀論:如果一切都是馬總統的計劃。因為他的八年將要結束了,所以他計劃做壞人,不聽所有人的意見。這個時候,國民黨將來的總統候選人羅密歐(抱歉我不知道任何好名字)出現,他帶領所有人反對馬總統的意見,當他跟馬總統秘密地談話之後,馬改變了他的想法。羅密歐成功地達到了所有人的期待。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了,他幾乎會肯定地當選下一次的總統吧。

抱歉,這只是我的其中一個想像。

在一種程度上,雖然發生的事情很不幸,但是我很高興能看到這一種抗議,也很高興看到台灣的年輕人們能夠獨立思考。

另外一點,在照片裡,我看到許多民進黨的旗子,我不喜歡一些代表黨的政治家們可以用這次抗議佔你們的便宜。如果你本來就是他們的支持者,當然好,那是你的選擇,但是這不代表每一個人都必須要被歸類在一個黨裡面。

如果必須討論支持或反對,我當然認為貿易與交流是好事,如果要同意任何協議,也不一定會是壞事,但不是現在這一份有許多瑕疵與不平等的協議。

我本來只想討論服貿,但如果只討論這個協議,故意忽略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就好像明明有隻大象在房間裡,可是房間裡的人都假裝沒有看到它一樣,所以我想從我的角度試著解釋我的看法。

我發現台灣的年輕人們的「國家認同感」非常高,雖然「台灣是不是獨立」是另外一個敏感的話題,我暫時不想在這一篇文章裡討論,但是對這些年輕人,他們大部分都會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有代表台灣的責任感,這似乎是以前台灣的所有時代都沒有達到的認同感。(編按:你還真的懂啊XDDDD)

我相信這不是中國大陸政府願意接受的現象,中國共產黨政府期待在將來的一天,台灣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並且統一」,這不是個秘密。一個很常被提出的論點是,「因為兩岸同胞都留著一樣的血,都是炎黃子孫」,我認為雖然他有他的道理,但同時也是個很危險的論點。

社會和文化只會往前走,它們不會後退。當這整個世界都在走向「多元化*」和反對任何關於分類種族(和歧視)的時候,我不認為「留著一樣的血」還會是個好論點。

三月十七日,在美國是 St. Patrick's Day(聖派翠克日),這一天被用來慶祝愛爾蘭文化,所以會有許多綠色的裝飾,為了避免被捏,大家也會至少穿一件有綠色的衣服或裝飾品。如果你在這天忘記穿綠色,根據美國憲法和 ITMTU1 協會的規定,所有人有合法權利可以用力捏你。

如果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很多人通常也會很興奮地說:「我是愛爾蘭人!」或「我是四分之一的愛爾蘭人!」。但是我與我的愛爾蘭交換學生談起這個節日時,他們許多人其實很討厭這些「自稱愛爾蘭人的美國人」,根據他們的說法,這些美國人甚至沒有家人在愛爾蘭,或許他們的曾祖父來自愛爾蘭,但那跟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只是美國人。

我覺得這種差異很有趣,當然,美國的情況有許多跟台灣不一樣的地方,但我覺得在這個例子裡,兩種論點都能成立。可是在未來,中國大陸如果繼續使用種族分類,或許無法避免被認為是種族歧視或「根據人種的特別待遇」。

我不想討論對與錯,如果你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我也希望你能試著換另外一種角度試著想像:

你如果出生與成長在中國大陸,從你接受學校教育開始,所有人都同意台灣是大陸的一部分,電視新聞裡,也把台灣當成大陸的一部分報導。當台灣有些好事發生了,你很替自己的同胞開心,因為你認為你們都是一家人。可是有一天,你發現真正的事實是:很多台灣人們討厭你的存在,甚至想離開。

我相信在這樣的狀況下,你也會感到很受屈辱的。

兩個文化越相同,在裡面的人就越容易發現與強調他們不同的地方,並且很容易用放大鏡看這些不同的地方。例如「兩岸」有越多交流,表面上越和善,心裡或許更收到壓力,有時候我覺得如果每一個人看起來都很友善,但連文化差異的笑話都不敢講,怕講出來會冒犯另外一方,這才是真正要擔心的地方。

(討厭的加拿大人天天只會道歉和用楓糖漿泡澡,快來把你們的海狸帶回去!)



附註:

謝謝「文青二號」幫我檢查錯字和文法(雖然她偷偷地加了「編按」並且以為我不會發現,她不知道我是個會檢查我的文章一百遍的人嗎),也謝謝 Chandler, Vicky 和 Kevin 與我在電子郵件裡的討論,和 PTT 上的 Medus 告訴我的資訊。如果任何人發現了其他的錯誤,請告訴我!

*「可是它們的內容太總稱*」經過 Vicky 的建議改成「籠統」。

*ITMTU1: I'm Totally Making This Up 協會

Monday, March 17, 2014

最近的部落格改變


在最近的幾天,我對這個部落格的外觀做出了一些改變。因為想到以後或許會有更多改變的地方,所以我決定為這個主題整理一篇文章,如此一來,我以後也會有一個記錄可以參考。

目前改變的地方:
  1. 主要顏色換成黑與白
  2. Gadgets(一些分類的小格子們)從右邊換成左邊
  3. 除了依照時間排列(blog archive)的文章,加上了標籤排列(labels)
  4. 加上我目前的休閒活動(書、遊戲、電影、文章、音樂)
  5. 加上其實不熱門的熱門文章
  6. 增加了一個一個的小頁面|pages(Home, 關於這個部落格,和中文資源)
其實我不止一次想要換成動態顯示(Dynamic Views),因為它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在老一些的電腦上常常會有無法負載*的問題。
Source: Blogger Help Forum
我最近在試著多學習一些關於 HTML 語言和使用 CSS 美化它的方式,雖然目前我感覺它們簡單,但是我的生活和其他要學習的東西使我還是有些忙。如果我有更多的進步,我會再在這裡分享!

Wednesday, March 12, 2014

幾隻蜘蛛?

Source: xkcd
也許你有聽過,也許你沒有聽過,有一個謠言是:「根據每一年的平均,你在睡覺時會吞下八隻蜘蛛」(或是其他數量的蜘蛛),它曾經也被印在 Snapple 的蓋子上(一種果汁飲料)。

接下來,也許你有聽過,也許你沒有聽過,這個謠言已經被證實是虛構了:

它來自「Lisa Holst 在 1993 年在 PC Professional 雜誌上面發表的一篇文章,當時網路還不很普遍,所以人們通常會很容易地相信任何他們在網路上看到的東西(其實人們還是這樣),Lisa Holst 當初刻意地寫了這篇假文章,裡面列出一些非常誇張的『假事實』」。

Monday, March 10, 2014

SAT Scores and Family Income (2013)


Average SAT Scores by Family Income. Source
I know this post might seem totally out of place (well technically nothing is out of place since it's my blog after all arrogant much?, but I just wanted to share this piece of data with you guys.

r/dataisbeautiful is probably one of my favorite - might I add random - subreddits out there along with r/wheredidthesodago and r/mildlyinteresting. One thing I really enjoy about Reddit comments is no matter how stupid a discussion might seem at first, some Redditor is bound to appear out of nowhere and surprise you with a super profound argument that makes you go "oh shit, this dude is on point!" I know this doesn't really count as one of those times since the discussion at hand wasn't stupid to begin with, but you get my drift.

Although I don't remember much about my SAT days, I still find it satisfying to see other high schoolers suffer - I meant challenge themselves intellectually -  with these exams each year. If you click on the link in the caption, it'll bring you to the actual thread on Reddit; the highest-rated comment at the moment is the one by k-uke (thank god he doesn't have a nsfw username, I don't want to be quoting sashagrey4thewin or bdsm_king):

"Households at the top of the scale could well have better 'family lives', paying tutors, spending more time with their children, more structure and organisation at the home."

I'm gonna add to the list by saying that kids from higher-earning households may have a better idea of how SAT scores affect their future education and career choices; hence their incentive to study. Not to mention healthier diets and variou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like k-uke mentioned in his comment. They might also be expected by their parents to get better grades at school. Again, no one is saying that these so-called "poor kids" don't come from loving families, most of them probably do, but let's not forget that wealthier families are definitely more capable of affording different kinds of resources for their children.

Of course, stats are just stats, but the correlation is strong with this one. Some people actually try to explain the correlation by bringing genetics into the mix, and I, too, find that a little absurd. Thoug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ace and intelligence has always been the center of various debates, there hasn't been any solid evidence that shows a significa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you can read more about it on Wikipedia right here).

While I was doing a little bit more digging, I found a New York Times article from 2009, and it really makes me wonder what's going to happen in the next decade, and whether these numbers will stay the same by then. What if something drastic happens and it completely changes the whole system?

Hmm, now I wonder what it might be.

Saturday, March 8, 2014

一些讓你使用 Gmail 時更方便的設定

mxHero. Source
這篇不會討論在使用 Gmail 時的「關鍵字搜尋」(我打算再寫一篇關於使用 Google 搜尋引擎的技巧),而是一些你可以改變或安裝的設定,讓你在使用電子郵件時更方便。

每個人的使用習慣都非常不一樣,有些人每一分鐘都在檢查他的信箱,但也有很多的人一個禮拜只檢查一次。在開始之前,我覺得我必須先描述我的電子信箱使用習慣:

我在行動電腦上使用的網絡瀏覽器是 Chrome 33,一般狀況時,我會維持開一個一般網絡視窗(但很多個分割頁|tabs)、再開一個無痕瀏覽模式|incognito 的網絡視窗(我每次都必須解釋,無痕瀏覽不是只為了瀏覽色情網站設計的......雖然大部分我的男生朋友們跟我有相反的意見)。Gmail 一定會被放在一般視窗的第一個標籤;再用隱身視窗登入另外一個帳號。另外,我不使用 Google+(因為我不在 Google 工作)。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道歉,因為我不確定接下來的語氣會不會把讀者都當成小孩子了。如果你看到一些內容然後心裡想:「啊,這麼簡單的東西還有人不知道嗎?」,我想先替我自己解釋:

我的室友們是三個對電腦與電子產品完全不了解、也太懶地去了解的人,當我每一次需要解釋一個電子產品或軟體怎麼運作的時候,她們都會用那一句:「你可以再講一次,這次把我當成五歲小孩來解釋嗎?」回答我。所以我已經很習慣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告訴她們該怎麼做。

(你或許已經猜到了,電燈泡、印表機、HDMI 連接電視不運作時,很明顯地也是我的責任...)

回到主題,我建議第一個能讓你節省檢查信箱時間的設定是這個(點擊任何圖片可以放大):


因為我的 Gmail 標籤總是會開著,所以這個功能能讓你馬上看到你有幾封新的來信(數字顯示你的新信數量,圖裡面我有零封)。它的設定位置在這裡:

Settings > Labs > Unread message icon (Enable)


剛剛把我的設定改成中文了,找到了它的路徑名稱:設定》研究室》未讀取郵件圖示:啟用

來自 Gmail 研究室中文頁面的簡介是這麼描述的:「Gmail 研究室是各種實驗功能的測試中心,這些功能尚未推出,隨時可能更改、停止或消失。」。這裡面有許多很有趣也或許對你很有幫助的功能,如果你還沒有進去這個頁面看過,我強烈建議你去看一看裡面有沒有符合你使用需求的功能。

在我上一張圖裡,除了「未讀取郵件圖示(Unread message icon)」,另一個很棒的功能是在它上方的「取消傳送(Undo Send)」。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在發出信之前讀了好幾遍、確定都沒有問題之後發送,卻馬上在信件送出的後一秒,看到了自己的錯字,這個功能對你會非常的有用。

「取消傳送(Undo Send)」這個功能,會在發送之後給你幾秒的時間,你可以在這一段時間裡取消發送,我記不起已經有多少次,這個功能救了我一命(當然沒這麼誇張,但它的確救了我許多次)。寄出信件之後,你會在頁面上方看到取消的選項,如果你選擇了,它會告訴你你的信已經被取消了,你會回到編輯信件的頁面。


你也可以從下面這個路徑進入設定,選擇你需要幾秒的考慮時間:

Settings > General > Undo Send: Send cancellation period (5, 10, 20, 30) seconds

設定》一般設定》取消傳送:取消傳送期限(5, 10, 20, 30)秒內


如同我前面說過的,Gmail 研究室裡有許多功能,你可以花一些時間瀏覽一下,看一看哪些能夠輔助你的使用習慣。

接下來的功能不在 Gmail 研究室裡頭,它是 Chrom 瀏覽器裡的一個擴充功能|extensions。如果你想看看你現在的擴充功能表,你可以用下面其中一個方式進去:

1)在網址列(address bar)輸入「chrome://extensions」,或是

2)右上方點擊 Customize and control Google Chrome > Tools > Extensions


點擊畫面最下方的「Get more extensions」,或是使用這個網址進入線上應用程式商店 / Chrome Web Store。在搜尋欄輸入「gmail」,再點擊「extensions」,會有許多不同的 Gmail 擴充功能出現,你可以慢慢地瀏覽你需要的功能。


除了許多人使用的 Gmail Offline (app) 之外(雖然我沒有使用,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在有網絡的地方),圖片裡第一個的 Checker Plus for Gmail 在最近也很受歡迎。

另一個擴充功能 Gmelius 也很方便,它能幫你移除 Gmail 畫面上你不需要的功能,讓你有更多的空間;另一個小玩意是 Send from Gmail,也許你也碰過許多次這種情況:當你在另一個人的網頁上瀏覽,看到他的聯絡訊息,點了之後卻啟動了(沒有太多現代人使用的)Outlook 或其他軟體,這一個擴充功能能夠把你的設定改成使用 Gmail。

(前面提到的這些擴充功能,我現在使用的只有 Gmelius。)

我一定會推薦的是 mxHero Toolbox,它是我用過最方便的擴充功能之一:

mxHero. Source
跟它功能類似的例如 Boomerang for Gmail,我不記得它們倆個哪一個先出現,但我覺得 mxHero 比較容易使用,也比較接近我的使用習慣。它的功能有:

1)寄信、對方收信之後五分鐘自動刪除
2)設定未來寄信時間
3)追踪你的附件什麼時候被打開過、被誰打開過
4)當你寄給許多人時,讓每封信只顯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而不包括其他人的名字)
5)當對方在一段時間內還沒回應給你,你會收到通知

附註、你如果在同一時間使用 Gmelius 來阻擋廣告(Regain some space in Gmail > Ads),你的 mxHero 按鍵也會消失,這是你或許會想留意的一點。

可能有一些我漏掉了、忘記在這裡一起提出來的設定,我以後想到的時候會回來補充在這一篇。

附註二、我決定下一篇一定要暫時停止談與電腦有關的內容了,請你們不要睡著,謝謝!

附註三、經過解釋之後,我把「附加功能 / extensions」改成「擴充功能」了,「隱身模式」也改成「無痕瀏覽」,「Chrome Web Store」也加上「線上應用程式商店」。

Wednesday, March 5, 2014

從注音輸入法轉換到拼音可能會碰到的輸入問題:解決辦法

在前一篇文章大概提過拼音輸入法的好處,這一篇要用來談一談它的另外一面(尤其對於習慣繁體中文規則的使用者)。

除了拼音之外,我只會使用注音系統,所以在這一篇裡面主要會使用它們兩個比較:微軟新注音(Microsoft New Phonetic IME 10.1)與谷歌拼音輸入法(Google Pinyin IME 2.7)。

剛剛轉換的人,第一個會發現的也許是逗號與句號的不同。在使用新注音時,如果要使用符合中文用法的逗號,你需要先按你的「`」或「ctrl」鍵(其他辦法可以看這一篇討論)。在我瀏覽許多中文文章時,我發現很多中文是母語的寫作者並不一定會使用「全型」或「全角」的標點符號,也許跟個人的寫作習慣有更大的關係?例如「,」對「,」;「。」對「.」的差別。

在使用拼音輸入時,下面這些是不需要按任何鍵,就會以「全角」出現的標點符號,我在刮號裡頭加上它們在英文鍵盤上的對應按鍵:

,(,)
。(.)
;(;)
、(\)
【 】([ ])

除了最後一項之外,其他應該都是很經常被使用的符號,但你也許注意到裡面沒有引號。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的文章中,他們的引號都是使用「“ ”」,而不是繁體使用者習慣的「」,所以我目前知道用兩個方式來打中文的直角引號:

一、使用快捷鍵 Ctrl + Shift + K(你可以未來自己改),顯示出「軟鍵盤」,再按 J 與 K,或是用你的游標點擊:



Sunday, March 2, 2014

拼音輸入:使用感想(和一些簡單的安裝教學)

這一整篇文章都是使用 Google 的拼音輸入法打的;在這之前的所有文章都是使用新注音輸入法完成。所以今天,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來討論我自己目前的使用經驗*1

因為我是個離不開電腦的人*2(哈),我平時的打字速度比我許多的朋友快很多。

但是當我需要在這裡打中文文章時,雖然我以前曾經學習過注音,可是不知道注音符號在鍵盤上的正確位置造成我的中文打字速度很慢,發生了許多次「我想要打這句話,但是打到了第四個字時卻想不起我原本計劃好的句子」的狀況。

在幾個禮拜之前,我開始嘗試拼音輸入法與語音輸入法 —— 首先嘗試的是 Windows 系統裡找得到的〈Microsoft Pinyin New Experience 微軟拼音新體驗輸入法〉,與〈Windows Speech Recognition 微軟設定語音辨識〉。微軟拼音新體驗主要給簡體字的使用者利用,所以雖然能夠調整成繁體字的輸出信息,有許多字還是不正確。語音辨識的那一條路也常常碰到困難(那需要一個比較好的麥克風與非常標準的發音才能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

Monday, February 3, 2014

我在 PTT 的所有記錄

(中國新年快樂!)

我在 PTT 所使用的帳號是 Lanaaa,為了保存歷史,也讓我以後容易查詢,以下列表出我目前所有發表過或是回應過的文章;當我在使用 PCMan 時,查詢歷史紀錄這件事不是很方便,也沒有辦法查詢我「推過」的文章。所以這些聯結都是使用 Google 查詢之後所得到的結果,大部分來自 www.ptt.cc、方括弧裡面是這篇文章存在的板的名稱。未來如果有新的內容,我也會再回到這篇來增加聯結。



發表過的文章和問題:

[ask] [問板] [請問] 寄出我所有的站內信到我自己的電子信箱
[ask] [問板] [請問] "review"在這些時候的中文都是一樣?
[ask] [問板] [請問] 這些英文字通常在台灣會怎麼使用中文說?
[ChineseTeach] [中文教學板] [請益] 請問「地」這個字的用法
[foreigner] [外國人板] [LE] 學習中文(以英文交換)

Thursday, January 30, 2014

《蛋》 The Egg by Andy Weir (短篇故事翻譯)

大約一年前,這則短篇故事在網路上(主要從 Reddit 開始)不斷地被轉載,作者是 Andy Weir,這是他的個人寫作網站

當時讀完這篇故事之後,我當下的第一個想法是:「.........哇!」,然後拿著我的電腦,走進我室友們的房間、逼他們放下手上的一切,然後強迫她們在我面前讀完這篇故事。

不管過了多久,當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一位我覺得完全無法理解的人、或無法接受的狀況時,我就會想起這則短篇故事。

因為作者的用字非常地簡短、易懂。我相信就算只有小學程度的英文閱讀能力,都能夠讀懂這一篇,原文在這裡(英文)。當時這個故事受到網路上大眾的歡迎之後,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讀者幫忙翻譯、使用自己懂得的語言,把翻譯過後的結果寄給原作者,所以你如果去他的網站,你可以看到許多不同語言的翻譯版本。

中文當然也有人翻譯過了,在這裡,感謝 Xiuzhu Shao 的貢獻,但他/她使用的是簡體中文,用字也和繁體使用者們不太相同。所以,以下是我自己的翻譯、再在不通順的地方結合了 Xiuzhu 的版本。也因為原作者的句子大部分非常地簡短,所以會碰到許多翻譯得一樣的段落,也當作是我自己的練習。